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俄烏戰爭牽動能源價格與綠能商機

       俄烏戰爭導致國際油價大幅上升,西德州原油及北海布蘭特原油3月初時一度上衝至每桶130美元,由於俄羅斯占全球油品生產達13%,天然氣占比更達21%。在全球各國政府紛紛制裁俄羅斯的情況下,即便加計伊朗重回國際油品市場仍然不足,預期短期內國際油價仍將以高檔區間整理為主,若緊張情勢持續升高,不排除油價可能進一步上揚。美國穆迪預估,戰爭若持續,國際油價恐怕跳漲到每桶150美元。俄烏戰爭開打,遠在數千里之外的台灣也受波及,因為部分天然氣仰賴俄國輸出,現因制裁俄羅斯,出現價格飆漲,德國電價傳出將調漲81%,還有國際油價上漲,台灣油價當然亦隨之上漲。

       3月初美國與其他國際能源總署(IEA)成員國同意釋出6,000萬桶石油儲備,期望減小俄烏戰爭衝擊油市供給的影響,惟效果不如預期。白宮接著嘗試接洽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領袖,希望兩個產油大國能協助降溫油市,卻因雙邊關係不睦而碰壁。美國頁岩油產業經歷野蠻擴張於2014年油價慘跌與2020年COVID-19重創能源需求的教訓,近兩年來產油成長有限。在股東制約下,這些企業寧可顧好體質,也不太願意追求油價高漲帶來的短期利益。

       很多人期待美國的頁岩油可以挽救這個趨勢,惟雖然2010年代的頁岩油革命讓美國躍居全球最大產油國,但國內產油仍跟不上用油需求,使得美國仍須從中東國家及鄰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地進口石油。俄烏戰爭爆發前,美國進口俄羅斯石油只占整體約3%,對俄羅斯能源依賴遠不及歐盟國家。另兩年前國際油價一度因COVID-19疫情惡化而跌破每桶0美元,如今重新站上100美元大關,獲利回春的石化業者尚未賺飽就要增加供給,並不符合商業邏輯。再者,美國頁岩油產業由盛轉衰,COVID-19大流行後掀起一波產業整併,企業高層重視的是財務紀律、自由現金流,為增產而加碼投資存有一定難度,產油量自然不易如油價一飛沖天。能源價格高漲造成民眾的通膨預期心理,進而減少消費支出、拖累經濟成長,如1970年代石油危機時期成長疲弱、通膨居高不下的停滯性通膨恐捲土重來。

       解決能源危機短期要靠頁岩油商及OPEC等產油國增加產能,但長期解決辦法還是要靠綠能。因俄烏戰事引發對俄羅斯的制裁恐怕短期難以結束,國際油價居高不下,國內又遭逢303大停電事件,加速國內新能源替代產業投資熱潮。太陽能、風力等綠電產業商機大增。根據國際能源署估計,全球再生能源發電量於2020年至2026年間可望成長約60%,將超越目前化石燃料及核能發電量總和。為加速國內綠能產業發展,政府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為綠色建設投入272億元特別預算,藉此提升產業未來競爭力。

       目前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上市上櫃綠色能源報酬指數(簡稱特選臺灣綠能報酬指數),已自3月14日起委請臺灣證券交易所每五秒計算及傳輸發布一次盤中即時指數,可供民眾參考。

 

(保德信投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