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產業分析—電動車充電產業

國泰期貨提供

  • 2022~2030年充電產業高速增長

隨著電動車滲透率的提高,全球充電點位的數量將從2022年2.4百萬個提高至2030年28百萬個(年均複合成長率28%),初期的充電規格以慢充居多,導入空間將以獨棟房屋為主,隨著電動車輛的普及化,充電產業產值年均複合成長率可望提高至37%,綠色電力銜接也將成為下一個階段的焦點。預料充電產業未來3年的趨勢將逐步從家用慢充為主軸走向公共慢充/快充,軟體的重要性也將逐步提升。

  • 充電目的將逐步從通勤往更多元化轉移

充電規格所對應的場域可大致區分從最低的集合住宅(1~3千瓦)、獨棟房屋與公共充電(3~20千瓦)及快速充電站(30~300千瓦)等3類,隨著電動車輛逐漸普及,充電環境將逐步從家用充電延伸至公共充電,因應初期大多數為通勤需求,仍以Level 1與Level 2為主。若從商業應用環境的角度來看,考量到留客時間越長越好,多數的服務空間仍以交流充電為主;至於直流充電的部分則會是以郊區的幹道樞紐為主,使用直流充電做為長距離旅程的短暫中繼續航服務。

  • 不同區域市場與場域的充電特性

充電產業的主要目標在於充電服務的情境目標,以美國而言,大多數電動車使用者的家用環境有配置自有車庫,因此會有更多的充電環境在家用充電;以歐洲而言,因為居住環境大多是集合住宅,因此公用充電的設置比例會更多,因此電動車快充站也是以歐洲市場的配置比例較高。

從美國的經驗來看,多數的電動車擁有者都是居住在獨棟房屋(Detached Home)的環境,且大多以交通通勤為主要目的。2020~2030充電樁的價格將顯著下滑,且公用充電樁環境將逐漸成熟,進而促使電動車擁有者的房屋環境,逐漸從獨棟房屋滲透率(由2020年81%至2025年68%)逐步轉移為公寓環境為主,同時使用目的也將逐漸從通勤目的(由2020年73%至2025年56%)轉而往更多元化的週末生活為主。

  • 特斯拉開始朝向歐規標準發展

除了中國與日本市場,全球電動車充電標準過去主要區分為歐規、美規與特斯拉特有規格。交流充電(AC)可區分為type1、type2以及TPC,除了特斯拉採用特規的TPC規格外,為了配合北美市場,多數電動車款大多採用Type1,僅有部分歐洲車廠在歐洲市場採用Type2規格。至於直流充電(DC)除了特斯拉採用TPC規格外,過去多數車廠採用了CCS1標準。

特斯拉為了重視歐洲市場,將海外特斯拉車款的交流充電規格都導入了歐規標準Type2,而直流標準則為CCS2。此一標準有助於充電速度的提升,也刺激了轉換接頭的後裝市場需求。

  • 車樁比與充電服務平台為運營商的核心關鍵

電動車的普及條件,主要驅動力包含了各種的租稅優惠與道路特權,充電站建置積極度則是凸顯了當地能源產業鏈的轉型速度。車樁比例(車輛數:充電樁)成為電動車發展的重要指標,從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2020年的數據可發現,南韓與中國都是透過特定區域示範運行計畫來拉高充電樁比例,因為電動車與充電樁的發展速度較為均衡(車樁比例小於10:1)。北美與北歐地區因為較多的獨棟房屋與家用充電,再加上企業有導入電動車的壓力,充電樁的導入速度顯得較慢(車樁比例大於10:1),但快速充電站的比重較高。

現行充電服務平台大致可分為硬體運營商、第三方運營商,前者通常自建充電樁場域,補貼政策通常是最大的產業動力,但重資產的特性也讓經營更具挑戰性。後者的關鍵在於整合多方充電樁資源,輕資產的特徵更凸顯軟體整合的重要性。以支付屬性來看,前者大多依附在現有的大型應用軟體(APP)與支付平台,後者則投入更多資源自行建立應用軟體(APP)與付費機制。

  • 台廠積極布局

台灣為了在碳排放發展上接軌國際,導入電動車的使用已成為必然的趨勢,政府也開始研擬2025年7,800個充電樁建設(7,200慢充與600快充),過去3年時間相關充電運營商也積極串聯各個停車場域,預料產業競爭關鍵將逐步從硬體裝置,走向土地開發與軟體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