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預期債券低殖利率及低報酬的情況將持續

隨著全球新冠病毒危機在近幾月變得顯著,對於全球債券市場的展望有所調整。不過,整體核心觀點保持不變:(1)利率短期內料將保持在低位;(2)債券投資未來數年料將維持低報酬狀態;(3)長期而言,相較政府公債,更偏好利差型產品。

1.利率在可見的未來將保持在低位

在中國,遏制病毒傳播的努力將對經濟產生重大影響,預計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將大幅下降,且有可能降至零。在中國逾10%的人口實際上無法自由行動的情況下,許多產業都遇到消費需求低迷的情況。奢侈品、旅遊、航空、飯店及相關行業可能最為脆弱。在1月疫情失控的兩個星期裡,中國各地的飯店入住率從70%降至14%。航班和旅行安排也都削減或全部取消,而主要城市的零售商店、電影院、餐廳和賭場也都已經暫停營業。

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未來一段時間利率將維持在目前非常低的水準附近。此一趨勢近年顯而易見,在新冠病毒瘟疫爆發前就已如此,過去主要央行一再表明立場,它們願意在經濟成長遇到阻力時貨幣寬鬆。事實上, 隨著新冠病毒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迫在眉睫 ,主要央行已經大幅降息,增加購買債券,並額外挹注流動資金以穩定市場。

即使全球經濟成長前景有所改善(儘管短期內機率不高),聯準會和歐洲央行等最重要的兩家央行應不會立即改變貨幣政策。它們甚至很可能將進一步調降利率,或擴大債券購買計畫的規模。隨著央行和投資人都購買政府公債,公債殖利率可能進一步下滑。

思考債券殖利率的未來走向時,高負債與低利率的關係也很重要。數十年來的寬鬆貨幣政策(包括低利率)已將全球公共與民間部門的債務水準推升至接近歷史高位。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是由於相對便宜的舉債在財務上非常誘人──有些公司甚至舉債買回自家公司的股票。歷史經驗顯示,高負債會限制國家較長期的經濟成長,同時讓這些國家的央行不願將利率調升至「正常」水準,因為央行擔心這會損害這些仰賴低廉融資成本的民間部門。顯然地,央行協助創造出來的這種環境,短期內可能不會改變。

公債前景有兩種合理的可能:公債殖利率進一步下降,或殖利率小幅回升但水準仍保持在低檔。

─ 因為市場擔心歐洲及美國公債市場將逐步「日本化」(指日本1990 年代以來的低成長、低殖利率、低通膨環境),有些人開始猜測聯準會可能會將利率降至負值(日本和歐元區已經出現負利率)。美國的政策利率應不會降至負值,而公債殖利率則可能不同,聯準會即使堅守政策利率在零以上,市場壓力仍可能將公債殖利率壓低至負值。但是,因為短期利率已觸及下限,公債殖利率下降的空間(也就是公債價格的上漲空間)看來相當有限。

─ 長期而言,公債殖利率可能小幅上升,但保持在相對較低的水準。例如長期的貿易衝突可能推升通膨(雖然這次的貿易戰尚未顯著推升通膨),投資人可能希望獲取更高的收益率,以補償超寬鬆貨幣政策造成的通膨風險。這將推高殖利率和壓低報酬率,因為債券價格與殖利率呈反向走勢。

無論如何,預期政府公債市場的年化報酬率將保持在較低的個位數。即使在「正常」的利率環境下,因為經濟的趨勢成長率相當低,美國的政策利率估計只會升至約3%,歐元區為2%,日本則低於1%,但目前仍距離這種環境很遠。若真如此,美國公債的吸引力料將強於歐元區和日本,但這麼低的報酬率應該不大可能滿足多數投資人的長期需求。

2. 長期看好利差型產品優於政府公債

在殖利率低迷但經濟並非面臨衰退時,債券市場中吸引力較強的往往是風險較高的債券:它們以高於政府公債的收益潛力,補償投資人承受的額外風險。利差型產品就是個好例子:它們提供額外收益潛力(或「利差」),補償投資人承擔的風險。

然而,短期市場非屬一般時期,儘管研究顯示利差型產品或許有助降低風險,但其提供的收益未必足以補償投資人承受的較高風險。不過長期而言,信用風險和流動性不足的風險值得承擔。預期相對於政府公債指數,投資級公司債有望提供約70個基本點的額外報酬潛力,高收益債有望提供200個基本點的額外報酬(1個基本點=0.01%)。

當前環境充滿挑戰。經濟成長前景不明,新冠病毒仍在全球傳播,主要央行仍有可能改變其貨幣政策。隨著投資人推高公債價格、壓低殖利率,債市已歷經數波價格可能漲過頭的走勢。因應這種艱難的情況,投資人應主動調整投資組合決策。

由於各國政府和央行官員擔心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是嚴重的「黑天鵝」事件,各國可能會有更多降息和擴大現行量化寬鬆政策的舉動,而這將使黃金及相關大宗商品獲得支撐。

隨著波動性上升,支持主動式投資管理的理由顯而易見。考慮到最近資金集中在美國大型科技股上,尋求反向操作的投資人應考慮重新涉足一些不受歡迎的市場,例如之前因為英國退歐問題而受打擊的英國股市,而中國A股或許會是另一個機會,因為一旦中國經濟復甦,率先獲益且獲益最多的將會是中國A股。著眼長線的投資人在採取重大行動之前,或許應該耐心觀望當前危機將如何發展。

(安聯投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