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中美衝突下的「多極」世界

中美之間的「修昔底德陷阱」是中美貿易衝突最終爆發的原因

在中國崛起、逐漸形成對美國的挑戰後,「修昔底德陷阱 (Thucydides's Trap)」便不斷經常被提出,特別在2015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會面時,提到這個名詞後。修昔底德陷阱是古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闡述歷史上雅典崛起、挑戰斯巴達的地位,兩國發生長年抗爭,最終兩國皆毀滅的史實。後繼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Graham Allison提出,過去500年,16個大國崛起威脅原本主導國地位的案例,有10個崛起強權最終變成主導強權。

中國在過去500年曾經是世界經濟第一大國,但西方工業革命後其GDP佔比一路下滑,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後重新回升,目前約回到歷史高峰約70%的水準。若不光從佔比、而從經濟成長貢獻的佔比來看,那麼中國崛起的程度就更驚人。2010至今,全球成長由中國貢獻的佔比平均達28%,顯見中美之間的「修昔底德陷阱」確實值得兩國與世界共同關注,事實上也是近兩年中美貿易衝突最終爆發的原因。

 

市場擔心中美兩國逐漸形成且可能加深的「雙極」世界,對經濟與股市負面

20世紀美國逐漸形成世界第一強國,並在二戰後更加凸顯這個地位。二戰後美國與蘇聯的冷戰持續了超過40年,直至90年代初期蘇聯解體;雙方陣營在國際政治上各方面的對抗,與今日的中美對抗,頗有幾分類似。

而市場更擔心的是,目前兩國逐漸形成「雙極(bipolar)」,兩個超級強權是否再度形成壁壘分明的陣營,導致未來世界經濟與金融市場受到影響?特別是,中國自2017年宏觀調控(去槓桿)後逐漸顯現出「國進民退」之勢;而美國民主黨極左派的總統參選人華倫(Elizabeth Warren)聲勢逐漸有可與川普對決的態勢,其理念與中國在人權、貿易政策等相左程度更大,皆可能加深雙極之間彼此對抗加劇。

 

因同盟關係弱,當前表面上的雙極世界其實仍是「多極」體系,對世界貿易的影響沒有想像中大

然而,雖然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表面上看似一個雙極社會,特別在中美貿易戰開打後;但實質上,卻因為現在雙極的「同盟」關係變弱,導致我們形同所處的是一個「多極(multipolar)」的社會。

在過去冷戰雙極的時期,同盟關係強,兩個陣營的領導者,確實能約束其盟邦成員減少與對方的來往,導致雙邊貿易確實出現影響大且統計顯著的負面效果。然而,在目前的世界,因雙方的同盟領導者難以有效約束盟邦與對方陣營往來,導致雙極的效果有限;當盟邦成員與對方往來時,就實質上已是一個多極(則越接近自由貿易)的體系。具體來說,美國減少出口至中國,將導致法國的空中巴士與巴西的黃豆成為輸出中國的替代品;反之,其他亞洲國家製造的機械、電子產品、資本財等等,則成為出口美國的替代品。

 

把握去美化概念股,資本支出題材可做更長線的布局

我們認為上述的事實在投資上有以下的意涵:(1)近期市場風行的「去美化概念股」之所以可以成形,係因中國不可能、也不需要做到完全自給自足,因此原本由美國出口的貨品,會由其他國家分食這個訂單。這不只在台灣發生,其他地區也有這樣的效應,只是台灣較為明顯;(2)中美之間互相的出口佔各自的GDP低、且受課稅的進口可由其他國家來補足這個份額,因此中美貿易戰、至少關稅戰的部分會逐漸證明效果有限,面臨無以為繼打不下去的局面;(3)但中美之間的衝突會是長期現象,只是會以其他形式來表現。

在這種情況下,資本支出相關題材因最終在中國的企業面臨搬遷至其他生產基地的情境,必然需要新的資本支出,因此可做更長線的布局。

(凱基投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