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投資人常犯的十大錯誤(下)

正確的「理財觀念」是投資決勝的關鍵,問題是多數投資人並不知道自己犯了哪些錯?該如何避免與導正。日盛投信專業經理人以個人在證券、基金、代客操作各領域中所累積的經驗,點出投資人可能常犯的「十大錯誤」供讀者參考,若以下的錯誤都能即時避開,身處浩瀚錢潮中的讀者應能穩穩地掌握自己的船舵,不會迷失!   上一期已分別說明錯誤一至五,本期接著將投資人常犯之其餘五大錯誤分別說明如下:

錯誤六:老想大撈一筆快速致富

  錯誤五所提及操作兩極化,資金單押一檔或什麼都買一、兩張,將資金單壓一檔股票,即是想快速致富。如果只用現金買進還好,不幸套牢還可以承受,等待解套的一天。但若擴張信用,透過融資或借錢買進,萬一股價持續下跌,面臨融資追繳,一旦補不足差額,將被迫斷頭殺出,血本一次泡湯,還得承擔債務與利息,未來在股市可能就沒了翻身的機會。
  不幸被套牢,想攤平卻改以「融資」買進,在成本只需四成的情況下,還有多餘資金買股票。萬一再度被套牢,融資可能面臨追繳斷頭的風險。
  提醒您,投資一定要「量力而為」,別老想擴張信用以小博大,報酬越高、風險就越高,想短期致富,也可能短期破產。

錯誤七:迷信媒體塑造的名嘴或大師

  投資圈有一句順口溜:「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壞的老師讓你進套房」。跟著所謂大師、名嘴真的就能賺大錢嗎?
  過去,有一位投顧老師常上電視、報紙接受媒體專訪,久而久之被塑造成股市名嘴,成名之後廣招會員並以影射的諧音方式告知明牌,不少散戶也以「猜謎」為樂,由於當時台股多頭氣勢強勁,幾乎所有盤面個股都大漲,透露的明牌當然神準,而造成轟動,也開啟了CALL機會員制度。但後來股市狂跌,推薦個股無一倖免,會員不甘損失慘重,紛紛找上門理論,名嘴最後落得避走海外。
  大家試想,如果投顧老師或名嘴,可以精準掌握盤勢,預測每支會上漲的飆股,他何必這麼辛苦寫盤勢分析稿、畫技術線型、上電視解盤等,在家輕鬆等錢落袋即可。但也不是說名嘴、大師的話不能信,畢竟他們仍比一般人更努力研究,推薦的股票還是有參考價值,但不見得每次都對,千萬別太迷信,當做去瞭解股市在流行什麼的參考資訊即可。

錯誤八:只談賺錢快樂經驗不談賠錢丟臉事 無法學到失敗經驗

  時常聽到左鄰右舍的媽媽說,昨天哪支股票賺了多少錢,那支股票又賺了多少錢,幾天後全家連夜搬家,原來是投資失利躲避債主。一般來說,當投資賺錢時,通常願意侃侃而談,分享成功的喜悅跟經驗;反之,對賠錢的事,就希望沒人知道,也別再提起。
  俗語說的好:「從哪裡失敗、就從哪裡爬起來」。股票市場裡,沒有穩賺不賠這回事,也沒什麼好丟臉的。投資虧損就是俗稱的繳學費,這是投資過程的一部份,若能好好分析、檢討,找出失利癥結點,提醒自己避免犯下同樣的錯誤,才能在不斷累積、調整的經驗中,摸索出正確的理財方法。

錯誤九:分不清短線操作或長期投資

  投資前資金用途定義要清楚,再決定投資期限長短。例如,手頭有一筆兩個月後要繳房子的頭期款,但聽到朋友說這檔股票不錯,未來一個月可能大漲一波,因此打算買進放一個月、賺個二、三成也不錯,不料一進場就一路「套牢」跌了二、三成,二個月後仍無法回到成本價,不甘損失不願賣,誤了要繳的頭期款,只好臨時調頭寸,這就是分不清楚資金的定義。
  進行投資前,一定要先瞭解這筆資金的投資目標與時間長短,才能評估可承擔的時間風險等條件,再決定投資的標的,這樣就不至於出現調頭寸的窘境。

錯誤十:喜歡買10元面額的基金 覺得淨值20元的基金好貴

  投資人最愛10元面額的基金,因為覺得淨值20元、25元的基金太貴,買不下手。對於5元、8元的基金,又覺得未來操作績效一定會不好,所以也不買。
  基金跟股票的性質大不同,不是說淨值從10元漲升到20元,就會跟股票進行大幅修正,要等待15元或12元再買進。淨值高代表基金過去一段時間操作績效良好,若該基金過去績效穩定與成長性均高,淨值的高低只是參考,重要的還是在未來創造報酬的能力上。
  淨值低,先要瞭解下跌的原因,若是市場因素所導 致,而該基金表現比指標市場好很多,且該市場未來極具成長性,就可以考慮買進。如果是研究團隊,則要觀察改組後的表現狀況,不能單以淨值低即認為它沒有投資的價值。

日盛投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