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縮減購債(Taper)

自從2020年3月疫情大爆發衝擊金融市場後,全球央行擴大貨幣寬鬆,為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以支撐經濟。美國聯準會不只緊急降息6碼,將利率從1.5%~1.75%降至0~0.25%,並且施行無上限的量化寬鬆政策,承諾買進長短天期政府公債、公司債與地方政府市政債等相關債券。這些措施使得聯準會資產負債表總資產規模超過8兆美元,膨脹超過1倍,滿溢的熱錢充斥全球市場。

隨著景氣恢復,聯準會也開始走向貨幣正常化,第一步就是在2021年11月宣布要啟動「縮減購債(Taper)」,原本每月收購1,200億美元美國公債與機構抵押貸款證券來釋出資金的舉動,要改成每月少買150億美元,逐月減少購買債券規模,以減緩資產負債表膨脹速度。Taper是逐漸減少的意思,就像把放出資金的水龍頭口徑慢慢縮小,直到不再放水。

股市由資金活水堆出來的「水漲船高」情境,也會隨著資金增量減少,引發股價重新調整,沒有業績支撐的個股將回歸基本面。按歷史經驗,貨幣正常化過程有三階段,Taper結束後是啟動升息,利率回到正常水準後才是縮減資產負債表。(統一投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