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留意通膨風險

  在過去,投資人對通膨風險是謹慎看待的,然而近四十年來,無論是就全球經濟而言或從投資策略著墨,通膨已不是一個主要因素。此氛圍導致投資人忽略某程度的通膨風險:消費者因不喜歡物價上漲,而樂見通膨溫和;投資人則因為通膨溫和,而不會有爭取較高實質報酬的壓力。
  此外,各國央行希望維持某水準的通膨率以維持經濟成長;近期多數央行的目標通膨率是2%。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央行藉由低利率和量化寬鬆政策,而大量發行貨幣,但通膨率卻未因此彈升。
  部份壓低通膨的結構力量(例如人口老化和全球勞動力萎縮)至今尚無減弱的跡象。商業間的競爭加劇和數位經濟的興起,也使得企業較難加價。這樣的情況將會提高各國央行在努力達成通膨目標的過程中,加深執行錯估通膨風險的可能性。

為何通膨率可能上升?

  雖然現今通膨水準暫時未達警戒點,但我們不該因此忽略通膨風險。投資人需留意可能導致通膨率意外上升的因素:
●預期持續徘徊在每桶75美元左右的原油價格,將可能助長通膨。此外,若中東出現衝擊油市的相關事件,亦可能支撐油價進一步上漲。
●目前匯市正受央行間分歧的貨幣政策而產生波動。對於仰賴貿易的國家來說,本幣貶值將可能造成輸入性通膨,繼而損害實質消費支出和投資。
●隨著中國企業的改革,出口轉變成著重於利潤追求而非增加就業,貿易商品價格的上揚;可能嘉惠出口商但損害消費者。
●貿易戰有望是短暫的,但美國與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摩擦將可能小幅推高全球通膨率。
●資產價格近年受「廉價」資金和大量槓桿支撐,值得留意的是,若房價和租金持續上漲、消費支出萎縮和經濟不平等惡化,亦將對房地產市場產生威脅。
●逐漸上升的薪資和原料成本,最終將導致企業必須選擇加價或接受利潤率降低。

各國央行處理通膨的方式有所不同

  自2007-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空前的低利率促使全球經濟透過增加債務,以藉此脫離危機。隨著近年來企業體質提升,全球經濟早應大舉去槓桿,然而,世界多數債務將可能靠「通膨型違約」(default by inflation)減少而非以正常方式(還債或違約)減少。正因如此,當各國央行看到通膨率上升時,很可能會以正面的角度看待,而失去同過去數十年前致力壓抑通膨的決心。正因各經濟體所面對的威脅和機會各有不同,投資人應留意各央行將以不同的方式管理表現不一的經濟體:
●美國:受惠於川普總統減稅造就的強勁財政刺激,已強勁的美國經濟可能更為熱絡。這樣的氛圍可能導致勞動市場過度緊俏,而造成景氣急升暴跌,揭露聯準會升息行動將可能跟不上通膨步伐。屆時,預期美元勢將上漲,薪資上升、企業利潤率下跌和供給瓶頸等情況將成為我們留意的重點。
●英國:在受脫歐相關因素的影響下,疲軟的英鎊已經推高了英國通膨率。60%的消費仰賴進口的英國經濟結構,將可能使英國在脫歐過程中,再次面臨因通膨上升而擠壓實質消費支出和GDP成長的狀況。
●歐洲:產能過剩、高失業率和強勢歐元持續抑制通膨壓力;即使義大利和法國的經濟大有起色,我們也不認為這種情況於短期將所改變。
●中國:隨著大宗商品價格回穩和煤礦、電力與鋼鐵方面的改革發酵,通膨水準持續溫和。受政治關注的食物價格上漲議題,至今仍於受控範圍內;較高的生產者物價指數將持續支撐企業的營利能力。
●日本:隨著人口繼續老化,日本仍陷於溫和的通縮環境中。待日本央行的政策改變,日圓料將走強,屆時,即便油價和電價產生上漲壓力,通膨壓力亦可受抑制。
●新興市場:展望未來,亞洲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通膨將持續溫和。值得留意的是,美元走強和油價上漲將可能再度抑制消費支出,並在某程度上損害企業的定價能力。

投資人如何對抗通膨

  近年溫和的通膨使投資人忽略了保護投資組合的重要性。這是不對的,因為即便是相當低的通膨率,長期而言也可以顯著蠶食購買力。為了對抗通膨,投資人應該考慮持有實體資產,例如大宗商品和房地產,因為它們向來比金融資產,例如債券和現金,更能保持其實際價值:
●雖然房產一直是規避通膨風險的好資產,然而,若非已持有達數年,許多地區的高昂房價將降低房產規避通膨風險的作用。
●基礎建設資產往往提供誘人的長期報酬潛力,有助機構投資人進行債務配對(liability matching),雖然現今的收益率較低。
●黃金有助規避通膨和央行政策出錯的風險。
  除了實體資產之外,通膨連動債券和股票是對沖通膨風險最常用的投資工具,雖然股票一如房產,可能因為價格太波動而無法在短期內有效規避通膨風險:
●通膨連動債券的流動性顯著低於許多其他固定收益證券,故較受大型機構投資人青睞,並透過此類債券來因應長期債務,因此,此類債券相較昂貴。
●通膨連動債券的誘人之處,在於它們償還的利息和本金將因應通膨率的變化而調整,波動性因此低得多,且亦可提供非常多元的全球投資機會。由於許多傳統的固定收益證券未能提供誘人的實質報酬,因此,此類債券特質尤其可貴。

保護購買力相當重要

  雖然許多人仍將注意力聚焦於通膨真正的水準及通膨尚未回到歷史常態水準的原因,然而,最值得留意的是投資人應保有對通膨風險的謹慎態度。投資人應該在承受適當風險的情況下,致力爭取財富最大化,並確保購買力免受長期的通膨威脅損害,即使通膨率僅為2%。
(安聯投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