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產業分析-電源產業

國泰投信 提供

  • 人工智慧(AI)及永續議題加速氮化鎵(GaN)電源發展腳步

隨著AI浪潮興起,資料中心的運算設備規格效能提升,所需的電源功率亦隨之增加,雖然單台伺服器的電源供應器數量由1條至2條,提升至6條的配置,但單台電源供應器規格仍須提升至高於3千瓦的水準,才能確保設備運作的穩定性,而未來在核心運算晶片的世代演進後,預期所需配套的電源供應器需要再度升級,但由於機櫃內部設計空間有限,電源廠便需再度提升功率密度才能滿足伺服器佈建需求,而廠商不僅可持續精進零組件的空間設計外,尋找替代材料亦為可行的解決方案之一。

此外,隨著永續議題的推行及能源價格的攀升,雲端服務商對於資料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越發重視,根據現有的能源傳輸路徑判斷,資料中心電力的使用效率不及8成,若全數節點皆可改用更高效的元件,並全程利用直流電(DC)電源,便可大幅減少能源損耗;因此,在整體環境帶動下,臺廠皆紛紛與國際第3代半導體大廠進行合作,於今年推出採用GaN的電源產品,期望能進一步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搶占其中商機。但對於臺灣第3代半導體供應鏈來說,由於終端產品市場仍未成熟,客戶仍多選擇與國際大廠率先合作以確保產品的品質,臺廠僅能與中小型企業進行合作研發,故在此階段,相關應用所能帶來的獲利有限。

  • GaN為電源材料的明日之星,將逐漸邁向商用化階段

相較於傳統的矽晶元件,GaN屬於寬帶隙(WBG)材料,具備低導通電阻所帶來的高電子遷移率及高崩潰電壓耐受力等特性,並擁有高穩定性、耐高溫、高壓等優勢,若使用其作為功率元件,將可在不同運作條件下,提升元件約1%至3%的能源轉換效率,並且因其高頻及高效特性,將能減少約6成的被動元件使用數量及散熱元件的採用程度,進而縮減電源產品的體積,較適合應用在電源效率或高壓、高頻等運作需求較高的市場。

相對於矽晶圓的成熟製程,氮化鎵(GaN)晶圓的生產成本仍然偏高,而供應商為加速商用化的推行,現行的GaN電源產品多採用氮化鎵上矽(GaN on Si)的異質磊晶結構作為主要元件架構,雖然能有效減少應用成本,但由於其結構的不穩定性,在高功率的運作環境下,將會縮短元件壽命,並有故障的潛在風險,因此目前相關解決方案應用,僅限於包含3C產品、工業及家電、燃油車及電動車電力等低功率操作環境,若供應鏈計畫拓展應用至資料中心、電動車用零組件及航天設備等中高功率的市場,研發同質磊晶結構(GaN on GaN)仍為必須發展的方向。

對於雲端服務業者來說,從節能及設計空間有限的方面考量,採用GaN電源雖為性能匹配的良好解決方案,但因GaN製程成本較高,因此,目前GaN還無法成為主流的電源技術,隨著AI電源需求飆升,電源廠已加速與供應鏈及客戶合作發展GaN電源,預期在未來運算晶片持續演進下,可商用化的GaN電源將可成為主流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