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為什麼領先指標逐一示警但經濟並未衰退?

美國聯準會自2022年3月起啟動緊縮升息循環,其中甚有四度三碼暴力升息。於是對利率敏感的房市及製造業陸續中箭落馬、產業動能急墜,更讓美國經濟衰退在即的臆測不絕於耳。然而含聯準會在內的主要央行升息即將告罊之際,軟著陸甚至不著陸等經濟預測漸獲共識,而作為經濟風向球的股市指數更在AI人工智能的題材延燒下,走出了煉玉流金般的火熱行情。以往仰賴作為衰退預警的領先指標究竟為何失靈?當前實際的經濟景貌又是如何?

以最耳熟能詳的長短天期利差為例,美國10年減2年公債殖利率差異自2022年4月短暫轉負、7月後呈現持續倒掛(長天期利率低於短天期利率)、至今為80年代後最大倒掛幅度。長短利差作為景氣領先指標之經濟意涵有二。其一,短天期公債殖利率與聯準會升降息預期連動,長天期公債則反應市場對經濟成長動能及通膨預期。其次,銀行以同業融資甚或短中期存款為資金源,進行長天期企金房貸放款,賺取借短貸長、期限錯配的利潤差。然而金融風暴後的美歐主要央行陸續開啟了量化寬鬆的潘朵拉寶盒,直接購債、非傳統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果無形中使長天期公債殖利率承壓,進而扭曲了長短天期利差做為經濟領先指標的預測效果。

其次,新冠疫情期間的商品消費透支、庫存積累,間接導致之後製造業、服務業冷熱兩極,ISM製造業指數至6月已連七月低於景氣榮枯分水嶺50,供需同見收縮而庫存續見調整去化壓力,然而ISM服務業仍達53.9依舊火熱。再者,房市作為經濟火車頭,美國自金融風暴至新冠疫情前的經濟成長率平均1.72%而住宅波動度影響即達0.57%,因成屋庫存極低、房貸拖欠率4%仍在歷史低檔、房屋淨值低於未償還貸款的比例(underwater)僅2%、新屋貸款抵押品質佳,儘管高利率抑制房市銷售投資活動但經濟並無敗象。最後,整體銀行放款增速仍近一成、多數企業早自低利率期間發債籌資而今明兩年還債壓力輕,雖每季公布的美歐銀行放貸調查顯示企業放款條件趨於嚴格、借款需求下滑,但僅止於景氣降溫而非衰退在即。上列領先指標特性常是信心調查型但易受情緒影響,並需要考慮評估疫情前後的高低基期、透支/遞延需求等對經濟指標數據扭曲,且對利率敏感且波動較大的產業經濟或特定景氣亦不能概括總覽經濟全貌。

最後,聯準會劍指的核心通膨樞紐即在於勞動市場冷熱。疫情後的全球就業市場凸顯服務業搶人缺工,尤以醫療照護、餐飲旅遊住宿為甚。美國目前職務空缺數仍達980萬人、對應失業人口約600萬人,意味一位失業者有近1.6個工作機會、遠高於1950年以來平均值0.7個。儘管聯準會暴力升息,但失業者能快速對接至新工作崗位、企業逐漸減少職缺開出,導致供需緊俏的勞動市場逐漸平衡化,而這正是聯準會官員心中的軟著陸藍圖(勞動市場不再供不應求、薪資增長放緩、通膨壓力減輕)。

以訂定經濟衰退與否的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標準,衰退涉及整體經濟活動大幅下降(深度)、不僅侷限某領域(廣度)、並持續數月以上(時間),諸多指標中最受重視的兩項即是個人實際收入扣除移轉支付、非農就業數據,而這兩者與就業市場都有關。若以聯準會內部模型推估,若至年底失業率上升0.5%達到衰退門檻時,未來六個月平均非農就業人數需減少3.7萬人,與當前每月新增逾20萬人相距甚遠。是故當前勞動市場火熱、許多領先指標示警之餘,斷定經濟衰退不免言之過早。

(復華投信提供)